腾讯企业邮箱在线办理

企业邮箱
最新问题
接口文档

联系我们

深圳市美奔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苑路9号园西工业区23栋北602(深大A4出口)
  • Email:winton@bqq8.com
  • 邮编:518000
  • 电话:15818558013
  • 联系人:林先生

2017年寒冬会过去吗:创投的十个关键词上 大佬们也在迷茫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11日    浏览次数:2041    关键字: 公司 新闻

新浪科技 余一

  2016年,对于投资人和创业者都是极具挑战的一年,投资人很谨慎,创业者很紧张。太多人倒在这个冬天,更可怕的是,冬天什么时候过去,春天什么时候重新回来,没有人能给出一个较为肯定的答案。

  另外有一些问题也依旧困惑着市场上大部分人,例如哪些领域存在创业投资的机会,中国创业是否已经太难,出海是否是大势所趋,O2O和互联网金融的窗口是否彻底关闭,出行还有哪些机会,新的风口在哪里,新环境下商业逻辑会有哪些变化等等。

  在昨天,同时有三个投资大会在北京举行:36氪WISE独角兽大会、2016投资界年会、2016年小饭桌全球青年创业者大会,大量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们齐聚,希望能给上面的问题找到一些答案。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晨兴创投执行董事程宇、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等投资大佬和企业家都参与了这次讨论。

  新浪科技从这次投资圈年底的大总结中,总结了十个被多次提及的创投关键词:寒冬、回暖、新风口、创新、人工智能、O2O和互联网金融、出海、创业者、移动互联网红利、新环境新逻辑。这十个关键词是2016年的过去,也是2017年的未来。

  寒冬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头部集中):中国互联网周期很明显,美国互联网没有那么明显,中国几乎每三年都有一个寒冬。今年投资速度慢了很多,整个投资项目数比去年降低了三分之一,但投资金额数并没有减少。投资金额数大概只降低了10%左右,这部分钱大部分被某几个企业拿走了,像滴滴融了六七十亿美金,美团也拿了二三十亿美金,饿了么也拿了十几亿美金。

  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数量减少 中期投资难):2016年,媒体上都在说“资本的寒冬,好冷,融不到钱”,但是今年前11个月股权投资市场,有2191支新募基金,募资总额超1.15万亿,共投了7859笔,投资6683亿人民币。2015年全年的投资总额是5000多亿,而今年的前11个月就已经超出了去年全年的投资。但今年创投的投资量是有所下降的,钱主要是投在早期和后期,中间是最难的。今年的IPO是比去年同期水平要低,今年并不是一个退出特别多的一年。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标准提高):我没有觉得这是一个资本寒冬,大家知道有很多人民币的热钱。只是一些垂直的行业,现在融资比较困难一点,比如说O2O、互联网金融。但是在其他的地方,包括文化、企业服务、交易平台,我觉得还是非常非常的活跃,所以我不觉得是一个寒冬,只是很长一段时间现在退出也比较有限,A股排队也比较长,在美国市场上市也比较缓慢,所以投资人都变得稍微理性了一点,应该不算寒冬。我们确实把投资标准提高很多。在过去三年,我们每年都将近新投资90家公司,在今年资本寒冬之下,努力提高我们标准的基础上我们的投资速度是没有太大变化的。

  晨兴创投执行董事程宇(等待新成熟技术):2015、2016年大家都在讲资本寒冬,更重要的潜台词是科技创新的寒冬,2010年到2014年整个这拨都是由移动互联网应用带动的,但是从2015年到2016年开始新的科技还没有完全成熟及还没有出现像苹果这样的划时代的产品,我们觉得这个阶段是比较难做的,无论对创业者还是投资人来说。

  回暖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明年下半年):大家对这个寒冬不要这么恐惧,可能明年下半年,寒冬就会过去,投资人都会有投资压力,今年投资项目少,明年投资项目必须多,否则投不完。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A股):我坚信中国A股市场以后会越来越好,以后越来越多优秀的公司会淘汰那些在上面做假数据的或者只是靠资本运作来维持的各种各样的公司。

  晨兴创投执行董事程宇(明年可能有新契机):不过整体都在变好,第一我们看到明年,可能美国资本市场会有一批金融科技公司和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会上市。可能再往后下一波又是企业服务,再往后可能是AI。所以这个市场一定会再打开,包括人民币,我觉得这个整体也在变好。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珠海):很快港澳珠大桥明年要通车,缩短了几个地方的距离,半个小时就可以从香港开到珠海。我想珠海未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创业的地方,因为成本还是比较低一点,离香港、离深圳都非常近。

  新风口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消费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新的风口很难预测,我们只能保持多看,新的公司出来之前我们有一点感觉,有可能会起来。我个人主要看消费互联网,我们另外两个人可能看人工智能、企业应用多一些,但是我个人还是相信消费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里面还是有机会的。消费方向上,我个人偏向交易平台,真的大的10亿美金以上的公司大部分还是在交易平台里面,垂直品牌还是比较难出大公司的。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交易平台 熟人社交):投资这个事情,永远是动态的思考与纠结,你不能在静态的时候去看一些东西就轻易举手投降。比如,虽然今天微信那么红火,但我反而觉得,有一些团队是时候应该敢于去挑战熟人社交了。因为一个东西做到足够大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站出来。

  还有很多行业,不存在任何资本的低谷或寒冬之说,比如说交易平台一直能出优秀的公司,经纬到现在为止投了八九十家。我觉得企业服务这个行业正在快速崛起,当这类公司崛起到一定程度,BAT拿他们没办法,现在这些越来越红火。

  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缺少大浪潮):我个人的观点,整个行业确实缺少一个大的浪潮,在1999年和2000年有一波PC互联网的大浪潮,在2011年前后又有一波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今年这两波浪潮的力量开始有点停滞,今年明星项目明显在减少。

  达晨创投合伙人、总裁肖冰(还在寻找大方向):今年应该是回归理性的一年。我们看到,今年新的概念、故事、风口、名词,相比早两年少了很多,所以这会是相对理性的一年。前两年还是有点压力的,感觉要“被落伍”了,好象不投一个什么方向的公司会觉得很不好意思,现在是比较正常的状态。目前整个市场还在找大的方向,从VC投资来说,未来大的趋势,我们在做一些早期的布局,也不知道下一个大的浪潮是什么,但是现在市场比较一致看好的方向,我们也在观察。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生物医疗 IT科技): 中国未来十年科技肯定是一个主力,科技里面是两大块,一个是无线互联、IOT、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IT产业的革命;再就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再加上其他一些医疗设备革命带来的精准医疗,整个带动健康医疗产业的一个趋势,这也是科技为导向的。这些科技革命可能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投资主体。

  创新

  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时间没到):我不同意中国的创新主要是模式创新过多、技术创新不够的观点,我觉得是时间没到。中资本进来了,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资本认识到了重要性,吸引了大量的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进来,这样配套了以后才成功的,所以是需要时间的,过去中国连模式创新都没有。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看好商业模式创新):我们对商业模式创新一直保持认可。在解决商业问题、解决商业痛点上,创新永无止境。

  达晨创投合伙人、总裁肖冰(中国科技创新到临界点):硅谷的VC主要是投一些技术创新的企业,过往两年我们主要是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的投资,现在感觉回归到科技创新这一块。如今科技创新在国内到了一个临界点,中国跟国外的技术创新都处于比较同步的阶段,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所以我们投了很多技术类的公司。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黄河(科技创新投资依旧少):现在虽然整个科技投资是一个热点领域,甚至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比前几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我觉得从投资环境上来看并没有和十年前产生那么大的变化,实际上真正硬科技类的项目,能够看得懂的投资人仍然是少的,敢投的人仍然是少的,它的估值仍然不会像大家期望的那样,今天是一个亿,明天是十个亿,这种事情在科技类的项目里面发生的机会很少。

  人工智能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金融、医疗和无人驾驶):我认为,在未来十年,世界上5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例如助理、翻译、保安等。人工智能的感知、认知、决策,甚至到反馈,这四件事情在过去五年,有非常非常大的进步。人工智能可能在哪些领域最早取得突破,我认为一定是数据最大、最快能产生价值的领域。比如说,金融领域:银行、保险、券商、智能投库、AI量化基金,这些领域是最快能产生价值的。然后就是医疗领域,癌症的检测、切片,基因个性化的治疗,这些都是特别适合人工智能的领域,还有教育等等。

  所有的领域里面,我认为最大的一个领域,应该是无人驾驶。这虽然可能是个十年的目标,但是当电动车、共享经济、无人驾驶,三件事情同时发生的时候,人类经济会产生最大最大的提升和改变。

  对于人工智能创业者的几个建议:你要有特别大的数据,而且最好是只有你有、别人没有的、闭环的数据。买很多机器,尤其考虑GPU。还是非常需要有特别多经验的深度学习专家。

  晨兴创投执行董事程宇(小公司也有机会):人工智能可能是一个机会,虽然我们承认人工智能受益这波最大的是大公司,这波以后我们会看到万亿美金的公司。但是在一些细分的领域里面,大公司没法碰到的领域里面,在数据算法更加民主化的一些领域里面,有一些初创公司也有一些机会。比如说投一家公司是做智能客服的机器人。

  图象和语音已经相对成熟,而且未来也会变成像水电一样的标准化服务,而语意的技术还是有很大的路要走。如果正好在这个时点上,突然有一些公司做人工智能客服机器人,正好是在这个时点上最大化的享受红利,每家大公司都会做,无论是微软还是阿里,他们内部都有团队做这个事情,但是当你把你的客户定位成大企业,比如说招行、携程这些企业,这个时候你很难想象让百度微软为他们做定制化的服务,所以我觉得这种第一是站在了新技术的红利,同时又在大公司的进退之外,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机会。

  O2O和互联网金融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Paylong概念):对这些现在融资比较困难的行业,像O2O和互联网金融,我依然提醒我们同事不要静态的去关注,而是动态的去拼命的去寻找坚持的创业者,回访我们之前看过的所有的项目,看里面能不能找到再有加码的机会。

  比如现在互联网金融里,Paylong概念,现在就是一个绝佳的时间加码,做一个B轮,辅助他们成长。现在互联网金融里,几十家公司在做Paylong,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们一家都没有投,我们想Paylong从简单的蓝领和白领的短期贷款,未来如果厮杀格局会变成什么样?哪一类的公司有足够的壁垒,团队壁垒还是模式壁垒,还是技术壁垒,到时候怎么生存下来?我们还在消化这个东西,但是非常积极地在看。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创始人龙宇(农村、消费):中国的一些信用卡渗透率等都非常低,那么一定会有强势的新创的企业进行补位,我们也继续在加入互联网金融,其实金融互联网三个字,互联网有时候真的被妖魔化、神圣化或者夸张化,向农村、消费场景、服务环境里投了像农分期这样的公司等等,也是我们最近的探索。

  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金融监管):首先金融行业本来就应该被监管,如果金融行业不被监管,就会闹出非常大的乱子,所以金融行业被监管,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是一个肯定会越来越细的事情,可能在一些创新产品和模式出来的时候,过去的法律法规或者过去一些监管政策还不适用于它,暂时有一段空白时期,但是这个空白时期也不会太长,一定会迅速补上,这是一个大的前提,金融行业一定会有监管,没有任何幻想。

  我们看到今年的趋势就是两个:趋势一:积极地拿牌照,成为一个金融机构。趋势二:跟持牌金融机构合作,为他们做服务,和他们成为合作伙伴,成为他们的有益补充。基本上金融创业就是这两条路可走,所以我觉得在创业之初,应该也不会有任何的意外。

  出海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中国会输出):中国移动互联网人数可能是全球最多的,所以在移动互联网上有些商业模式是在中国兴起的,再输出到国外,我觉得很正常。像移动互联网工具、游戏、社交、直播,都在中国先发展起来,中国可能比其他国家像美国都领先很多。这种输出都很正常,像移动互联网工具、游戏、社交、直播,会在中国先发起来,中国可能比其他国家美国领先很多,这种输出都很正常。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只认中国机会):我深深地认为,在全世界只有硅谷跟中国作为创业的中心,既然我们已经在这边了,而且不管是作为个人还是机构,我们离全世界最优秀的中国投资人只有一臂之距,为什么我要去折腾海外的机会,有那么多牛的基金都在做海外的投资,如果当他们去到美国,他们要厮杀的是当地的红杉。

  我跟我们同事说的,你可以把美国、欧洲、东南亚最优秀的创始人拉回中国,让他在中国创业,我们可以投资,但是如果要我在当地做个投资,我一分钱都不会。对我来说,我只认中国的机会,我只认聚焦,把这件事情做好,这件事情本身跟台下那么多优秀的VC厮杀已经是要命的事情了,你要我再去组织一个团队去海外厮杀我做不到。大概是这样的思考逻辑。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从工具到产品出海):出海这个事情早几年已经有过了,像UC70%、80%的用户是在中国的,但是大量的用户在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其实中国早年已经有这样的迹象,包括猎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出海,所以出海早年是一个工具化的模式简单的出去。

  现在很多我们看到的是以产品化的方式出去,大家做一个印尼的头条、印度的头条这些。所以出海的趋势,应该是中国人的这种创新,不管是产品上的创新还是技术上的创新慢慢的会走出去,当然我们走出去也会碰到一些障碍,像美国人到这里来一样的问题,你如何本地化,适合本地的市场,我们有个同事做了一个分享,你要适应本地的文化,不是简单的把语言改变了适应本地的市场,所以这样的一些适应海外的市场的难度,我想中国出海的项目也会碰到。但是我相信,如果能够结合当地的人才一起来做这个事情,这个还是很有机会的。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创始人龙宇(大疆是刚刚开始):未来资本的流向、技术流向、信息流向、模式流向,只会越来越快,越来越透明,越来越扁平,尤其是当中国硬件生产到了可以跟美国软件双级驱动创新的时候。所谓人工智能下一步,其实就是智能硬件变得更加发达一些,美国没有办法在一夜之间把高端制造业的产能搬回。所以大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而它只刚刚开始而已。就像映客开始要输出的,也是一种新的语言和模式,我想全世界的人民还是一样的庸俗,未来娱乐化,很多会从向我们这样有娱乐传统的大国,被发明变成一个文化输出,这种更是一个全球的现象。

  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人工智能必须关注全球):但是如果你是一个面向全球市场的技术或者产品的话,这时候你必须要看全球的机会,比如现在大家说人工智能,你不看美国最优秀的团队,我觉得这是很危险的。

  创业者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心胸狭窄):我特别不喜欢心胸狭隘,比较固执的人,另外就是说话不算话的创始人。举个具体的例子,到今天为止我们投了370家公司, 10%不到的死亡率。其中有一类公司是百分之百的死亡率——在我们投资的时候,创始人逼着我们签竞业条款。可能那个时候,他们在强势融资,有很多人对他们感兴趣,他们就跟我说,我拿经纬的钱,但是在这个行业里面,你就不准去投其他公司了;另外他们说,或者我给你列出几家公司,不许投这些公司等。我们最后因为被迫,觉得这个公司无比的好,投了进去的,这五六家公司,签了竞业协议的,百分之百死了。

  还有一点,今天是非常立体的世界,你不但需要把产品做好,同时你要对很多其它事情一样有足够的把控力、拿捏跟气场,比如说融资,资金不能断;比如说品牌的宣传。

  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能力):在2000年前后的时候,已经有过一轮互联网高潮了。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机会到来了,一阵风来了猪也会上天,这是机会。但是抓住这个机会以后,能不能待得住,这本身是能力的问题。

  创业者需要有抗击打、不断向前的能力,又要有根据形势调整自己的战略、凝聚队伍的能力,这些是创业者必须要认真学习的,这些是躲不过去的。不然,机会一过就会掉下来。

  元璟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琦(经验 承压):什么叫靠谱的CEO?我们认为CEO有几个特质是我们比较喜欢的:第一:他有非常长的在创业赛道上经验的累积,以及团队的组成。第二:他可能是一个非常有背水一战创业状态的CEO。第三:在性格上来说,他能够在非常困难或者非常重压的情况下,做出决断的CEO。

  移动互联网红利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创始人龙宇(不能只会看流量):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是不是在逐渐被稀释,原来是非常粗暴的一些toVC的模式,而且大家定义就是看简单的投放、留存、前端获客、月活多少、日活多少、留存多少,只要有用户至少可以分发流量,也许还切成交易,从内容到电商形成一些属性,总能赚到一些钱,现在发现意淫都没有用了。

  比如说朱啸虎投的映客是非常的出色,立刻跟进了一千家公司都在做,瞬间把直播做成了一个通用语言,打赏能不能变成一个可持续的变现通道。像当年的SP,救了中国的第一代互联网公司,都是通过卖墙纸、彩铃活了下来。下一步的投资逻辑里面,业务模式、商业变现,都会有新的突破,不能只会看流量的成长就会对标一个公司了。

  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正在消退):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实际上逐渐消退,所谓的红利怎么说?就是用一个术语获客成本,以前你的获客成本很低,可能一元两元获得一个注册用户。比如大家下载APP,现在我们看手机上,多久没有下载新的APP了这说明用户的习惯在改变,这个红利确实在消退,这不代表创业没有新的机会。比如刚才讲的,我们投拼多多这个项目,他利用是一个新的红利,是微信的红利,前期的时候,可以让它几乎零成本获得上亿的购买用户,这是它在哪一个点上,我想微信的红利今天还是存在的,再往后可能持续地消退,因为消费者都被试过很多次,慢慢就往下走。

  新环境新逻辑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效率、自我分析):我觉得不同阶段的企业,可能有不同考虑,如果你的资金库,不同的大小也有不同的考虑。我觉得取决于你现在,所以对自己要先有一个分析,你有多少钱?你跑道有多长?你有半年的跑道还是12月的跑道?你现在有没有自我造血的能力?造血的能力怎么理解?你是否能够验证出一个商业模式,使大家可以为这个将来买单?

  所以我觉得这个话题本身,需要因项目或者公司、阶段而定。一般来说,我们会坐下来包括创业者和董事会一起探讨这些问题。关键还是在于,一定要生存,生存的过程里,其实我很讲究的是效率,不管是你管理上的效率,还是你获客上的效率,各个方面都是用数字来说明,这是我经常会跟创业者在这方面探讨的问题。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现金水平 少烧钱):我们经常和创业者说,你们必须要有关注现金水平。很多创业者,到底什么现金水平都不知道,他以为账上多少钱就是现金,实际上账上钱并不一定全是他的,可能有时候还有很多应付账款。他根本不知道,所以应收帐款很多的话,年关就很难过。

  所以首先关注现金,像今天资本寒冬,必须要关注商业模式,今天这个商业模式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我们讲的是copy to China,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在美国证明了,在中国稍微改一改就能用。

  今天在中国和美国几乎是同步的,甚至有时候中国比美国更早,这个商业模式在中国先做的,然后可以copy在美国去的,我们投的时候逻辑可行,但是实际生活当中是不是真的符合人的需求不知道,你需要尽快证明这个商业模式,而且尽可能快、尽可能少的烧钱去证明商业模式,然后扩张,这是比较重要的。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创始人龙宇(单位面积盈利):无论是投资人也好还是创业者也好都应该趁机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是不是要看一下应收应付,是不是要关注一下现金流,要想拿到下一轮融资,能不能做到单位面积的盈利,能不能证明一下你这个确实不是在意淫,等我做到无限大的量的时候,只要把成本压低一个1%的时候就是巨额的利润,你要证明给我看,而且下一轮融资没有那么容易拿到。

  因此你才要借机会要把团队的冗员给淘汰了,趁机劝退一些不坚定的人,全部都是机会,这个时候要投资人和创业者双方都有这样的关注、敏感,这个时候真的有一些竞争,就是因为两三个月的现金流不好被对手远远的甩在了后面,那会是非常遗憾的。

  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裁员):简单的说钱就是亲妈,没有了钱什么都不行,特别是当资本市场,其实所谓的资本寒冬是什么意思,是一个市场回归理性的过程,对于创业者来讲不是拉几亿在高估值的时候获得下一轮融资,这个时候你可能就要自己能够有造血能力,当自己的造血能力还没有实现单位经济的盈利性的时候,你可能就要做一些裁员、做一些业务模式的调整,这是在今天的环境里面创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评论(0 条评论)
游客